“选了那么多标签,为什么还是没效果?”
我的回答永远只有一个:先别猜,用AB测试看数据。
我自己做了三年Kakao广告,从一开始的“靠感觉选标签”到现在的“靠数据决策”,广告ROI提升了2倍+。
今天,我就结合我亲自操盘过的真实案例,和你分享一套Kakao筛选AB测试的实操方法。
一、为什么Kakao筛选一定要做AB测试?
你不做AB测试,就永远不知道:
哪个兴趣标签真正有效
行为标签叠加有没有提升
哪组地域+设备组合ROI更高
很多时候,我们自以为“这组用户一定精准”,但数据会告诉你——错了!
二、Kakao筛选AB测试的4步法
Step 1:确定测试目标
不要上来就乱测,先明确:你是想提高点击率,还是想提高转化率?
如果点击低 → 测试标签+素材
如果转化差 → 测试标签+落地页
Step 2:制定标签对照组
每次AB测试只改动一处标签:
A组:护肤+敏感肌+行为标签
B组:护肤+敏感肌(无行为标签)
或者
A组:兴趣A+兴趣B
B组:兴趣A+兴趣C
一次只测一对变量,不然看不出结果。
Step 3:控制预算跑够时间
小预算也能测,只要:
每组每日10-20美元
至少跑3-5天
别急着下结论,Kakao算法有冷启动期。
Step 4:看数据→调标签→再测
关键指标看这三个:
CPC(点击成本)
CTR(点击率)
CVR(转化率)
比如:
广告组 | CTR | CPC | CVR |
---|---|---|---|
A组(兴趣+行为) | 2.8% | $0.45 | 5.6% |
B组(兴趣) | 1.5% | $0.72 | 3.1% |
结论显而易见:A组完胜。继续沿着A组优化下去。
三、我的实操小技巧
每次只测一项:否则测不出因果关系
标签组合保存:把表现好的标签组合记录下来
地域、设备分开测:精细分层才好控预算
别怕失败:AB测试本质上就是“快速试错”
四、常见AB测试误区
误区 | 建议 |
---|---|
多个变量同时测 | 每次只测一种标签变化 |
跑量不足就下结论 | 至少3-5天,跑足量 |
标签随意堆砌 | 聚焦1-2个核心兴趣,少而精 |
五、总结:AB测试=数据驱动的标签优化
广告投放这件事,没有永远的“对”,只有不断的测试+调整+优化。
Kakao筛选更是如此——不要靠拍脑袋选标签,要用数据说话。
只要你坚持AB测试,及时复盘优化,小预算也能撬动大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