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刚开始做Snapchat广告投放,我敢肯定:筛选功能你一定没有用对。
很多新手会觉得:“投广告就是多加兴趣标签、选个国家、设个预算就好了吧?”
其实不然。筛选做得不好=预算浪费+转化低迷+ROI惨淡。
这篇文章,我就结合我亲手操盘过的数十个跨境电商、APP推广、私域增长项目,帮你避开Snapchat筛选最常见的5大误区,并附上实用优化建议。
误区一:兴趣标签加得越多越好
这是99%的新手都会犯的错。
Snapchat兴趣标签多,但越多≠越精准。
兴趣标签加太多,人群画像发散
广告系统难以学习优化
广告效果反而下降
优化建议:
每组广告兴趣标签控制在3-5个
优先选择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标签
不要盲目追热门兴趣
案例: 我帮一款健身产品精简兴趣后,CTR提升了2.5倍。
误区二:忽视用户行为标签
Snapchat支持的不止兴趣筛选,还有行为筛选:
是否看过广告
是否点击过产品链接
是否完成过购买、注册等行为
很多人只盯兴趣,却忽略了行为=更强的意图。
优化建议:
兴趣+行为双筛选
利用“广告观看+无转化”人群做二次触达
关注沉睡用户重新激活
误区三:地域筛选不精细
跨境品牌常见做法:直接选择一个国家,然后就不管了。
但不同地区用户消费能力、语言、偏好差异极大。
优化建议:
分地域、分语言、分年龄细分受众
东南亚:英语+本地语言;中东:阿语+英语
不同区域投放不同内容
我曾帮一家服装品牌将印尼市场拆成英语用户+印尼语用户两组,结果ROI提升1.7倍。
误区四:忽视素材与筛选匹配
人群筛得准,素材却不合口味,广告依然打水漂。
优化建议:
语言本地化
人物、场景、色调贴近当地文化
高互动性的短视频优先
提示: 千万别用同一套素材跑全球市场——吃亏的是你。
误区五:不做分组测试与复盘
很多新手只开一组广告,觉得不行就直接关掉。
没有数据对比,你根本找不到问题在哪儿。
优化建议:
每次至少开2-3组不同兴趣或行为组合
定期复盘CTR、CPA、ROAS
动态调整兴趣和行为标签
广告优化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不断试错→微调→放大。
总结:筛选精准=省钱+赚钱
别再用“想当然”的方式做Snapchat广告了。
兴趣+行为+语言+地域+素材 五个维度,决定了你的广告效果。
我见过太多广告主盲投、烧钱、灰心——其实只是没搞懂筛选而已。
认真做对这件事,你的每一分广告费都会变得更有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