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也在做Snapchat广告投放,却迟迟看不到想要的结果,那么我可以告诉你,问题十有八九出在筛选不精准。
我曾经带着几个跨境项目在Snapchat跑广告,初期点击量不低,但转化寥寥,预算消耗惊人。直到我真正理解了Snapchat的兴趣+行为筛选逻辑,广告表现才迎来了质变。
这篇文章,我会用实战视角,告诉你如何利用这套筛选法,把广告精准投送到真正会买单的人群面前。
为什么Snapchat需要兴趣+行为双筛选?
很多人做广告时只选了兴趣,却忽略了行为,其实:
兴趣 = 用户的长期关注与偏好
行为 = 用户的短期意图与行动
只有当兴趣与行为同时匹配时,这个人才是真正可能对你的产品、服务产生转化的人。
例如:一个对“健身”感兴趣的人,未必现在就在找健身产品;但如果他最近也浏览了相关广告、点过类似链接,这个人的转化可能性瞬间提高5倍以上。
第一步:精准兴趣筛选,锁定目标群体
Snapchat的兴趣标签非常细分,比起传统社交平台,它能更真实反映用户的日常喜好。
我推荐的兴趣筛选思路:
一级兴趣: 明确对应你的产品(如:运动、健康、美妆、科技)
二级兴趣: 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(如:户外、环保、奢侈品、节庆消费)
反向兴趣排除: 剔除与你无关的标签,避免预算浪费
实操建议:兴趣标签最好控制在5-10个高相关选项内,越精准越好。
第二步:行为筛选——激活意向用户
行为筛选是很多新手忽略的关键步骤,而我发现这一步对提升转化非常有效。
关键行为选项:
观看广告行为: 最近是否看完过类似广告
点击行为: 是否对同类产品内容有点击
App内活动: 是否下载、注册、购买过相似App
举个例子:我在帮一个时尚品牌做广告时,通过兴趣筛“时尚+护肤+潮流”,再通过行为筛选“观看过相关短视频广告”的人群,最终CPC成本降低了37%,转化率提升了68%。
第三步:兴趣+行为筛选组合打法
真正做到精准触达,必须把兴趣和行为组合使用。我的标准流程如下:
先圈定兴趣标签,匹配产品定位
设定行为过滤器,缩小到意向群体
叠加地域、语言、设备等基础条件
最终,你会发现筛选后的用户数明显下降,但广告效果显著提升。
常见组合示例:
兴趣:健身、瑜伽、健康饮食
行为:观看过运动装备广告/点击过健身内容
兴趣:手游、电竞、科技
行为:下载过游戏/关注过游戏相关频道
第四步:持续优化与AB测试
广告筛选绝不是“一步到位”。我每个项目都会:
至少测试3组兴趣标签
至少测试2种行为设定
动态分析点击率、转化率、互动深度
有时候小小的兴趣词调整,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提升。例如把“健身”改成“跑步”或“户外探险”,我曾经单条广告ROI翻倍。
第五步:避免常见误区
兴趣堆砌过多: 标签过多反而导致人群模糊
忽视行为维度: 仅靠兴趣难以驱动转化
不做排除: 没有剔除无效人群浪费预算
每次广告后,我都会做一次“人群复盘”,逐步构建自己的高转化兴趣+行为模板库。
结语:精准筛选,让广告每一分钱都值
Snapchat广告不只是靠创意取胜,更关键在于前期的筛选功夫。我亲身经历告诉你:兴趣+行为筛选,是提升转化效率、降低获客成本、实现正向ROI的最佳方法。
别再盲目投放,从筛选开始,你的社交广告才算真正走上“精准盈利”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