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为一名B2B行业招聘顾问,我经常被客户问到一个问题:为什么你在 LinkedIn 上能快速找到我们想要的人,而我们HR团队筛来筛去,却总是找不到合适人选?
这背后其实不是工具的问题,而是筛选方法和匹配维度的差异。本文我将结合我多年实操经验,手把手讲清楚:如何用 LinkedIn 筛选出真正高匹配的人才。
一、明确你的“岗位画像”而不是岗位JD
很多HR做筛选时第一步就错了。他们用的是岗位JD里的关键词,比如“渠道经理”“销售代表”,但这些关键词太宽泛,行业千差万别。
我做的是:岗位画像化建模。
行业背景(如SaaS、电商、物流)
客户类型(B端 or C端)
销售路径(直销or代理)
团队管理经验(带团队 or 独立作战)
地域限制(偏远地区无法异地通勤)
一旦把这些画像拉出来,LinkedIn搜索的维度就非常明确。
二、用布尔逻辑构建搜索公式,提升精准度
LinkedIn支持布尔搜索,这对HR来说是秘密武器。例如我要找具有“渠道管理”经验的电商人,搜索语法就可以是:
("渠道经理" OR "Channel Manager" OR "分销主管") AND ("电商" OR "e-commerce") NOT ("实习" OR "培训生")
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排除掉无关背景的人,节省80%的初筛时间。
三、活用筛选条件组合,锁定高价值候选人
我在筛人时,常用这4个条件的组合来过滤:
1. 当前公司 + 岗位关键词
想挖某个竞争对手的员工,最直接方式就是先锁定公司名称,再从内部筛选职位关键词。
2. 公司规模 + 行业 + 地区
例如我招聘的是上海一家美资快消企业,那么我就会选在“快消行业”“500人以上”“上海”的用户池中进行搜索。
3. 教育背景 + 语言能力
如岗位要求“英语母语水平”,我会搜索含有“Native English Speaker”“International School”或“海外留学经历”等关键词的用户。
4. 工作年限 / 经验深度
用工作时间区间,配合当前职位,能有效排除过资或太嫩的人。
四、建立标签系统,实现“候选池资产化”
真正高效的招聘不是“一次一搜”,而是“筛完养人”。我为客户搭建过完整的候选人标签系统,包括:
[已沟通-兴趣低]
[薪资匹配但不愿跳槽]
[愿考虑换城市]
[适合未来项目]
用 Notion 或 Airtable 建一个简易 CRM,每次新项目来时就能第一时间触达一批“温热人选”,大幅提升招聘速度和信任感。
五、避免3个最常见的筛选误区
误区一:职位关键词太死板
例:写“销售总监”会漏掉写“BD Head”的人误区二:行业分类太依赖LinkedIn系统标签
实际很多人行业填写错或没填误区三:忽视活跃度
有些用户多年未更新,没必要浪费沟通精力
筛选的本质是“人为设计”,不是完全依赖系统输出。只有你明确你想找什么人,LinkedIn 才是好工具。
结语:LinkedIn是搜索器,更是候选资产库
如果你把LinkedIn当作一次性搜索工具,你只能靠“刷脸运气”;如果你把它当作候选人数据资产库,并结合筛选+标签+分类运营思维,它会成为你手里真正的招聘“增长杠杆”。
希望这篇文章,能让你在下次招聘开始前,就已经准备好你的专属“人才雷达系统”。